最近,我突然心血来潮,想要申请一项民生服务,毕竟这年头,谁还没几个“民生”心呢?于是,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,花费了大量时间填写了各种复杂的表格,资料堆积如山,恨不得拿个扫把来帮忙。终于,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,剩下的就是等待了。啊,等待,这是一场艺术,一场无需门票的艺术展览。
等待或许最能体现人类的耐性。你忐忑不安地盯着手机,每隔几分钟就刷新一次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通知。但现实往往如此残酷——没有更新。于是,你开始幻想各种可能的结果:或许明天就会有好消息,或许……或许我已经中了千万大奖,只是这个大奖是“无期限等待”奖。于是你开始安慰自己:或许,拿到结果需要耐心和时间,就像种下一粒种子,需要等待它发芽、生长,甚至开花结果。虽然,这个种子是“等待之种”。
为了让自己在这场等待的艺术中保持清醒,我发明了几种“等待疗法”。第一种是“假想等待论”:我想象自己已经拿到了申请的结果,结果是完美的,完美得让我不再等待。第二种是“拖延等待论”:既然等待已经成为一种艺术,为何不将其他事情也变得艺术化?于是,我开始写这篇文章,开始刷剧,开始幻想……就是不看申请结果。
最可怕的还是那种“等待中的突然领悟”:我记得一个故事,说是有一个程序员在等待一个程序运行结果时,突然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,从此退出江湖,过起了云游四方的生活。这个例子可能有点夸张,但你得承认,当你在等待时,你的大脑可能会思考出不一样的东西。
最朴实的等待疗法还是“时间等待论”——给时间一些时间。毕竟,等待也是一门需要时间的艺术,你无法催促时间,只能慢慢地等,静静地等。等待的过程中,你可能会无聊,可能会焦虑,但也会有机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,也许,这就是等待的魅力所在。
等待是一个漫长而神秘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可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,但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,你就能从中找到乐趣。也许,你还能在等待中发现自己的另一面。当你在等待一个民生申请的结果时,不妨把它当作一场艺术展览,静静地欣赏,慢慢地品味,直到最后的结果揭晓。